师大政发〔2005〕35号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基地,是学科建设、科研活动的坚实基础,实验室工作是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是建设一流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实现建设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对实验室工作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我校实验室工作上水平,学校根据新校区建设实际,按照设立中心制实验室的工作要求,以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核心,以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重点,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决定推进我校实验室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工作。
一、重组各类实验资源
高等学校实验室应该是实验、教学、科研与产业四结合的统一体,只有促进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集成建设与共享,才有可能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实验室(基地)。为此,要面向新校区,打破原有的各类实验室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功能单一、设备重复购置、各自为政的旧体制,依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寻求共性、调整结构、优化重组资源,分类组合构建质量效益型的实验室体系。
要在现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和各类学科研究室、工作室基础上,整合所有相关实验资源及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与管理,强化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强化实体地位,在学科间或学院内构建跨系、跨专业,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与提供科研条件相结合的中心制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实现实验室的综合化、基地化。
实验教学任务、科学研究任务饱满,实验室规模较大的理工类学院,可按照本意见确定的中心制实验室建设原则,组建实验中心。
实验教学任务、科学研究任务虽然饱满,但实验室规模较小的理工类学院,可按照本意见确定的原则成立综合实验室。
实践(实验)教学任务、科学研究任务不饱满,实验室规模也较小的学院,可将实验室挂靠到其他相近实验室,并按实验分室进行管理。
实践(实验)教学任务、科学研究任务饱满的人文社科类文科实验室,一般不以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命名,按照本意见确定的中心制实验室建设原则,依实践(实验)教学任务的性质、任务量及实验室规模的大小分别成立实践中心或实践教学基地,纳入实验室体制进行管理。
二、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
中心制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承担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实验或其他跨学院实验教学任务较多的实验中心,可按照校级实验中心进行建设,日常管理工作由依托学院负责。
实验中心可按照基础实验平台、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组建相应的教学实验室,按照承担科研任务的实际情况组建科研实验平台、研究生工作室及相应的研究室。新组建的各实验室,要合理调配各类实验用房,要做到实验区功能相对集中,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
实验中心必须加强制度和规划建设,要在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实验教学工作,统筹调配、使用中心管辖的各类实验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实验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中心主任必须具备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也可由其他高水平专家或学科带头人担任;副主任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专职负责实验教学建设的副主任必须由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学术造诣水平高的教授担任。
中心主任、副主任由学院提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会同教务处审核后,由学校批准,学院聘任。
其他实践中心、实践教学基地、综合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实验中心相同,其主任任职资格及任命程序参照实验中心执行。实验中心下设的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主任由所在学院聘任。综合实验室一般不设分室主任。挂靠的实验分室,可设分室主任一名,由所在学院聘任。
三、明确中心制实验室的任务
1.全面负责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组织力量科学构建所在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写实验教学大纲,拟定实验项目,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制定实验教材建设计划并及时编写、修订实验教材、指导书等各种教学资料。
2.完善各类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中心的教学实验室要根据需要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科研条件,科研实验室要在保证科研人员工作条件的同时,保证教学工作对专用仪器设备的需求。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培训提高计划。
4.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增加实验室开放内容,在保证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工作,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5.做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和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
6.注重实验技术研究和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工作。
四、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制实验室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在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起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课程设置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单一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增设任选实验和自拟实验,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到吐故纳新;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入和集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实验教学评价上,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实验考核方法。
五、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中心制实验室要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要建设一支实验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实现在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的不同层面都有从事理论教学的教授、副教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中心要在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尝试实行实验助理制(TA),经过培训考核,聘请博士、硕士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协助指导实验,以缓解实验室开放带来的实验人员紧张状况。
六、切实推进实验室开放
中心制实验室要实行开放式教学,除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提供开放条件外,还要提供一定数量的任选实验项目,为学生自带课题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要鼓励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开放实验内容,使其具有知识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加实验的研究成分。
中心制实验室要提高为本校及社会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实验技术力量,尤其是精密贵重仪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中心制实验室要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建立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要建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七、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
文科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条件。文科实验室要注意总结以往的建设经验,适时根据所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制定实验室设备配置标准,规范实验室建设。要从建设文科教育大环境着手,一方面实现现代教育设备、软件、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适合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室要组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大纲,高度重视实验项目开发、实习软件应用和教学方案设计等环节,在教学中实现实践内容问题化、实习过程探究化和实践活动职业化。
八、启动部分配套措施
为了有力推动中心制实验室体制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也为了提高实验队伍建设水平,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切实推进实验室开放,学校将陆续推出实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技术奖评选办法、实验室投资绩效考评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及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各实验室也要在学院支持下,组织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学校将对通过审批和验收的中心制实验室的投入进行倾斜。